http://www.hteacher.net 2016-09-07 15:10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国考教师证交流群4 458216402
备考推荐: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名师辅导课程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目的是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选择与指导。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一书中有充分的反映。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因此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孔子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其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使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心理准备条件,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由于政治思想和社会观念的不同,墨家与儒家的教育主张也有所不同。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前两种都不够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迫求理性知识。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主张“道法自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认为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战国后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等.尤其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学记》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要求“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臧息相辅。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在教学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即学习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越级而进。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在西方,追溯教育学的思想来源,需要提到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也称产婆术)著名。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称为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人类要想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重要的就是通过教育获得真知,以“洞察”理想的世界。这种教育只有贯彻了睿智的哲学家和统治者的思想,才能引导芸芸众生走向光明。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的正义国家的工具。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主要表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属于城邦,全城邦应有一个共同目的,所有的人都应受同样的教育,“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但他所指的“每一个公民”不包括奴隶。他主张一部分人可以受教育.一部分人即奴隶则是不可受教育的。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二、教育学的创立与变革
(一)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随着资本主义教育的发展和近代科学的出现,教育学的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时期的关键人物及教育学著作有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儿》、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斯宾塞的《教育论》、乌申基斯的《人是教育的对象》、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深受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1632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的主要观点是:第一,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第二,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第三,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提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为此,他编写了很多教材。比如《世界图解》。卢梭的代表作是《爱弥儿》,书中著名的一句话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卢梭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破坏了,假如能为人造就新的、适合人性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人类就能在更高阶段回归自然。因此,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
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对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影响很大。康德在他的哲学里.探究道德的讲授教育学,但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赫尔巴特最著名的是其“四段教学法”,即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步进行。后来他的学生将其发展成“五段教学法”: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应用。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首次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在教学上,赫尔巴特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收新教材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认为多方面的教育应该是统一而完整的,学生所学到的一切应当是一个统一体。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2.杜威与《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及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20世纪的教育和教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由于生活是一个发展过程、生长过程,所以教育也是生长过程,这是从教育的纵向说的;而从生活的横向来说。则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并形成了个体的和集体的经验。由于生活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人要适应环境就需要不断改造或改组经验。所以教育实际上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促进学生形成更新、更好的经验。为此.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他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杜威以其儿童中心主义著称于世。
三、教育学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对教育的阶级性、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做出了科学的解释。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即称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阶段。
前苏联一批教育家在确立和建设社会主义教育科学事业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阐述教育问题,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代表性的著作有: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特别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论述了在前苏联实施综合技术教育的问题。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则总结了前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构建了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极其重视智育及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严密的教学理论。该书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所写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这本书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批判了教育超政治、超阶级的观点和教育万能论.
充分肯定了个人的价值。他力图通过教育实现他的哲学理想,改造社会。他认为,人的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天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深受卢梭和康德思想的影响,并且以他博大的胸怀和仁爱精神进行了多次对世界产生影响的教育试验。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教育应该是有机的,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使头、心和手都得到发展,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人特征的人。他主张教育要遵循自然,教育者对儿童施加的影响.必须和儿童的本性一致.使儿童自然发展,并把这种发展引向正确的道路。
进入近代,国家的教育思想与民主的教育思想都在发展,这在英国哲学家洛克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一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砚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另一方面,他主张绅士教育,认为绅士教育是最重要的,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轨。其他人就都会很快走上正轨。绅士的教育要把德行的教育放在首位.基本原则是以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理智克制欲望,确保个人的荣誉和利益。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轻视国民教育。认为普通的学校里集中了“教养不良、品行恶劣、成分复杂”的儿童,有害于绅士的培养,主张绅士教育应在家庭实施。
(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1776年在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
(三)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1.实验教育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被称为实验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其代表著作分别是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有德国教育家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和利特的《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是主要代表著作。
3.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其代表著作分别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4.批判教育学
美国鲍尔斯与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布厄迪尔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和吉鲁的《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都属于批判教育学。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人才资源开发和智力开发成为世界教育瞩目的重大课题。各国开展了广泛而深刻的教育改革,并形成了大批现代教育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通过近20年的小学教学改革实验,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一书。他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强调活动的动作教学方法.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他的和谐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四)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第一,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第二,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第三,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第四,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第五,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第六,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相关推荐:
责任编辑:lmj18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